Q1:邦克列酸是什麼?它如何進入食品?
A1:邦克列酸(Bongkrekic Acid)是一種罕見毒素,由唐蒼蒲伯克氏菌(Burkholderia gladioli pahovar cocovenenans, B.cocovenenans)產生。該菌易在富含脂肪酸的食物中繁殖,特別是椰子和玉米。在攝氏溫度22至33度和中性pH值的環境中,會迅速增殖,產生大量的邦克列酸。人類可能因為食用受邦克列酸汙染之食物導致中毒。邦克列酸容易污染的食品,常見於穀、麥類磨漿後未即時晾曬製作、或製作完畢未冰存導致變質的澱粉類,例如河粉、涼皮、發酵玉米麵、糯米圓等;或是乾木耳、乾銀耳長時間於室溫泡發;另也有案例為未冰存、保存失當的發酵薯類產品,例如山芋粉絲、馬鈴薯粉條等,只要環境衛生不佳、原料變質(泡發過久)、儲存不當(存儲環境高溫、潮濕)就可能出現質變,造成邦克列酸滋長。凡食物保存不當、過期、發酸,氣味或色澤異常,呼籲民眾勿再食用。
部分資料來源:衛福部
Q2:邦克列酸對人體健康有何影響?
A2:
邦克列酸主要影響肝臟、腎臟和腦部,主要症狀為全身無力、頭暈、嗜睡、腹痛、嘔吐等,患者還可能併發血便,少尿、血尿、低血壓、心律不整、體溫過高、黃疸、四肢僵硬、呼吸困難、譫妄、休克、昏迷,嚴重時可能在症狀出現後1-20小時死亡,國外報告的群聚事件致死率介於30-100%。
以目前已發表的研究結果,邦克列酸的毒性機轉還有很多需要進一步研究釐清。已知的作用機轉為抑制粒線體上的轉位酶(adenine nucleotide translocase, ANT),使提供粒線體能量的三磷酸腺苷(adenosine triphosphate, ATP)生成減少或消失,細胞無法進行呼吸或能量交換,導致死亡。
資料來源:衛福部
Q3:民眾可以做些什麼來保護自己? 如何預防?
A3:邦克列酸不會因洗滌或烹飪而被破壞,因此預防是關鍵。產生邦克列酸的唐菖蒲伯克氏菌,必須在特定條件下 (中性、低鹽、溫暖且潮濕)才會孳生並產生毒素。因此低溫、短期保存及酸性環境可有效抑制生長。 請民眾不要食用長期存放於不當環境的澱粉發酵食品。購買濕的河粉、米粉、粿條和涼皮等,要注意保存期限,以及商家的儲存環境。如果超過有效日期絕不再食用。烹調前再次檢視外觀,有無發霉或色澤改變等。若疑似食用含邦克列酸食品,建議應保留剩餘食品,儘速就醫。
部分資料來源:衛福部
Q4:邦克列酸相關食品中毒事件有哪些?
A4:
1.印尼:1895年首次報導與邦克列酸中毒相關的死亡事件,原因在於食用tempe bongkrek(發酵椰子漿製成的傳統食品)。
2.莫三比克:2015年因飲用酒(發酵玉米粉飲料),導致中毒事件。
3.中國:2020年因食用酸湯子(玉米發酵食品),導致中毒事件。
資料來源:衛福部
Q5:什麼是食品中毒?
A5:二人或二人以上攝取相同的食品而發生相似的症狀,稱為一件食品中毒案件。
因肉毒桿菌毒素而引起中毒症狀且自人體檢體檢驗出肉毒桿菌毒素,或由可疑的食品檢體檢測到相同類型的致病菌或毒素,或因攝食食品造成急性食品中毒(如化學物質或天然毒素中毒等),即使只有一人,也視為一件食品中毒案件。
經流行病學調查推論為攝食食品所造成,也視為一件食品中毒案件。
Q6:常造成食品中毒的主要病因物質是什麼?
A6:
1.細菌:常見的致病菌有腸炎弧菌、沙門氏桿菌、病原性大腸桿菌、金黃色葡萄球菌、仙人掌桿菌、霍亂弧菌、肉毒桿菌等。
2.病毒:如諾羅病毒等。
3.天然毒:包括植物性毒素、麻痺性貝毒、河豚毒、組織胺、黴菌毒素等。
4.化學物質:農藥、重金屬、非合法使用之化合物等。
Q7:常造成食品中毒的主要原因是什麼?
A7:常造成食品中毒的主要原因有食品加熱處理不足、食品未妥善保存、食品調製後在室溫下放置過久、生食與熟食交叉污染、烹調人員衛生習慣不良、調理食品的器具或設備未清洗乾淨及水源被污染等。
Q8:食品中毒的症狀為何?
A8:常見的食品中毒症狀包括腹瀉、噁心、嘔吐、腹痛、發燒、頭痛及虛弱等,有時候伴隨血便或膿便,但是不一定所有的症狀都會同時發生。患者年齡、個人健康狀況、引起食品中毒的致病原因種類以及吃了多少被污染的食品等因素,均會影響中毒症狀及其嚴重程度。抵抗力特別弱的人症狀會比較嚴重,甚至可能會因為食品中毒而死亡。一般食品中毒的症狀通常會持續1天或2天,有些會持續1週到10天。
Q9:如何避免食品中毒?
A9:
1.遵守食品處理之原則,包括新鮮、清潔、區分生熟食、避免交叉污染、澈底煮熟、注意保存溫度及使用乾淨的水與食材等。
2.外出飲食時應避免冷食、生食、不吃來路不明的食品,亦應避免路邊攤飲食,謹慎選擇衛生優良餐廳用餐。
3.確保與食物接觸的人或物都是清潔乾淨的,要使用不同砧板及刀具,分別處理生食與熟食,食用前要將食品充分加熱並在2小時內吃完,食物應放入冰箱冷藏或冷凍,飲水則要煮沸,不喝生水。
4.遵守個人衛生原則,確保自身飲食健康。
Q10:預防食品中毒五要原則
A10:
1.要洗手:調理食品前後都需澈底洗淨,有傷口要先包紮。
2.要新鮮:食材要新鮮衛生,用水也必須乾淨無虞。
3.要生熟食分開:用不同器具處理生熟食,避免交叉污染。
4.要澈底加熱:食品中心溫度超過70℃ 細菌才容易被消滅。
5.要注意保存溫度:低於7℃ 才能抑制細菌生長;已烹調食品,或是易腐敗食品及其原料,則建議於5℃以下保存,室溫下不宜放置過久。
Q11:發生疑似食品中毒之處理方式為何?
A11:食品中毒之處理應把握下列原則:
1.發生疑似食品中毒症狀時應迅速就醫。
2.保留剩餘食品檢體(密封並留存於低溫冷藏,不可冷凍),並儘速通知衛生單位。
3.醫療院(所)發現食品中毒病患,應通報衛生局或撥打衛生局電話:02-27205322,假日及夜間聯絡電話:0937-069747通報。
其他相關宣導:
農業部農糧署-國內未有唐菖蒲柏克氏菌椰毒病原型危害農作物之紀錄 國產稻米、木耳新鮮優質請各界安心選購
食藥署-防治邦克列酸食品中毒專區